牵头开展《全国粮油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入选湖北省级重点学科、多次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近年来,武汉轻工大学工商管理学科另辟蹊径,聚焦“大食品、大营养、大健康”,围绕粮食经济领域,不断涌现出令人惊喜的成果。
在我国众多高校中,工商管理学科算是最为常见的一类,想要脱颖而出、办出特色殊为不易。那武汉轻工大学工商管理学科是如何结合学校优势,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学科发展之路呢,近日,记者来到了武汉轻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一探究竟。
武汉轻工大学
“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注重差异化发展和错位竞争,主要以鲜明的个性和特色来取胜。”武汉轻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雷银生介绍。
目前,该学科以“服务地方,面向行业,发挥智库作用”为引领,结合地方院校属性和学校传统学科优势,确立了建设“区域性”“行业性”“智库型”工商管理学科的目标。
“在学科创立之初,我们便依托学校在粮食行业的领先优势,选择了粮食经济管理这个方向。”在武汉轻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办公室,亲身经历过学科创立初期的工商管理学科教授祁华清告诉记者。
祁华清表示,该学科的发展策略可以总结为“顶天立地”。“所谓的‘顶天',就是先从国家战略层面看粮食经济,将学科的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
“在定好学科发展方向后,我们数次赴京和国家有关部委接洽。”祁华清说,在连续多次保质保量完成该部委安排的科研任务后,他们凭学术实力在国家层面受到了青睐,站稳了脚跟。
后来,该部委开始主动把一些有战略性意义的课题交给该学科的科研团队来做。其中就包括《全国粮油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前期研究及编制工作。
“像国家层面的这种顶层设计,我们当时还是第一次。那个时候我们确实还是比较忐忑。”最终,祁华清带领的课题组向该部委提交的《“十三五”粮油加工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总报告获得好评,部分研究成果被《全国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全国食品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采纳。
此外,该校工商管理学科副教授樊琦还参与编制了粮食行业首个国家级专项规划《“粮安工程”建设规划(2013-2020 年)》,该规划实施后预计每年减少粮食产后损失约1300万吨,相当于每年开发了3700 多万亩的无形良田,每年粮食流通环节损失浪费减少约40%。
在为国家顶层设计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时,该学科还为各省、市、县的粮食产业发展提供广泛调研指导。
“因为我们做过很多国家顶层设计了,所以在‘立地'到各大省、市、县乃至企业的时候就有很有优势。”刚从黄冈市调研回来,并为该市制定了“十四五”粮食产业发展规划的祁华清颇为自豪。
截至目前,该学科团队成员已先后主持了“新疆昌吉州粮食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荆州市江陵县粮食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湖北省‘优质粮食工程'实施调研报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研究”“国外粮食储备技术体系及涉粮财税使用效率研究”“我国粮食加工环节损失浪费调查评估研究”“我国粮油加工业产能过剩的现状、原因及化解对策研究”“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及政策体系研究”等项目。
服务企业的转型升级也是该学科主要方向。“目前全国粮油加工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2.6%,粮油加工业想要发展得好必须实施产业升级。”武汉轻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黄猛介绍,位于随州市的湖北天星粮油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就是在该学科团队的帮助下,充分挖掘米糠剩余价值,开发稻米油及相关“副产品”,使米糠增值10倍以上。
“我们学科一直密切跟随国家发展战略,有机融入学校的整体优势,与优势学科形成互动,已形成了企业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黄猛介绍道。
依托于该学科的“湖北省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和湖北省粮食安全战略研究科技创新团队,长期专注于粮食企业管理、粮食经济理论与政策、粮食现代物流与供应链和粮食贸易与金融方向的研究,在全国粮食经济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显著的科研成果,在粮食行业具有良好的声誉。
如该学科硕士生导师樊琦的《新形势下我国主粮价格和收储制度改革与突破——基于粮食目标价格制度试点分析》和硕士生导师陈会玲的《国家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形势下稻谷、小麦价格形成机制研究》均获得了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软科学课题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文章来源:《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whyjglgbxyxb.cn/zonghexinwen/2021/0312/827.html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投稿 |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编辑部|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版面费 |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